從小到大,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一再和我們強調做事要有目標。所以不論是高中進校還是步入高三,不少老師都組織進行了一個活動——寫下你的理想大學。雖然這樣的活動極易帶給我們學習的動力,但是也造成了不少考生非“某大學”不取,非“某專業”不讀。
如果是在高考前,這樣的堅持無疑是對咱們有益的,但是如果是在高考后,是在咱們的成績沒有達到目標高度的情況下,這樣的堅持有那么些任性,也顯得有那么些傻氣。
由于對于目標的堅定,有些考生極度反感調劑。所以,考生們究竟該不該選擇調劑呢?
這個主要還得看考生的分數。如果分數有競爭力,服從與否影響都不大,如果分數沒有競爭力,不服從調劑約莫得面對兩大風險:出國留學或是來年再戰。
01
如果實力不夠,何不退而求其次?
誰都想上名牌大學,誰都想考名牌專業,如果你只有考上一般大學的分數,就不要“硬打硬拼”抗著自己的堅持了。在這種狀態下,放棄堅持,退而求其次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令你心動的是對于分數要求很高的傳媒專業,不妨先退一步,選擇分數要求更低的美術基礎專業,為自己心儀的未來打下基礎。然后在未來的四年里好好努力,通過研究生考生一舉拿下自己的心儀專業。
同理,心儀的名牌大學也是如此,這一次的放棄或許并非是與夢想的失之交臂,而是實現夢想道路上的一次迂回。“硬打硬拼”需要實力,如果沒有,退而求其次將是最好的選擇。
02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對于常年被圈在學校學習的高中生來說,咱們對于各種大學信息的了解相對來說其實并不是很完善。在這種狀態下,咱們不要過于急切地下定論,畢竟任何決策都是一個需要時間的復雜過程。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咱們可不能把填報志愿看作“一錘子買賣”,不花時間研究,很容易就會成為扎堆的犧牲品。
所以,必須得做的功課咱們還是得做的,一得了解招生政策變化;二得了解目標院校包括專業的設置以及近三年錄取分數的新變化等等;三得了解其他考生志愿選擇的一般趨勢。只要智慧應對,不定就能助攻咱們考上意料之外的優質大學。
高考眼見著就到了,不論的藝考生還是普通考生,現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復習。但是為了不讓自己努力白費,在高考結束以后,咱們就得仔細研究研究高考志愿的填報了。希望小伙伴們都能理性填報,考入令自己滿意的大學!